时间:2021-08-08 11:09 来源:未知 微信公众号:yn2553 QQ公众号:800061629
剥隘古镇 张有林/摄
七月的一场雨后,剥隘小镇清新如洗。
这里地处驮娘江、那马河、普厅河三条江河交汇而形成的右江起点,自古就是云南的东大门,是古时云南通往两广由陆路转水路的要地,有“滇粤关津”之誉。
雨中的剥隘略显单薄清瘦。旧时的繁华喧嚣、丝竹管弦、风花雪月、纤夫号角,已随着交通要道的改变、沧桑岁月的嬗递,隐逸在渺远的时空中。铅华洗去,清朗明净,那青石小巷依然静静地蜿蜒着抵达人家,那一扇扇门里藏着百姓冷暖自知的日子……
大码头77级仿佛天梯一样的石阶,水润光滑的石头回应着脚步声声。足印每与人马踏出的石臼重叠,都恐惊醒一枕沉睡的往事、一段历史的悲歌。
在潮汐涌动的时光里,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记者走进了这片热土。好想在这个码头上久久地聆听和等候,等候李家二老曾经望穿秋水期盼多年的长女——那个高挑身材、秀丽端庄、倔强可爱的短发女子。看雁字归来,云卷云舒,日出日落。
她是李杏锦——云南第一个女红军,也是云南第一个少数民族女红军。
微风拂来,细雨扑面。她去哪里了?或许,她已化身为燕,去寻觅那有着一树一树花开的梦中水乡……
求学之路
1920年初秋,海拔仅一百多米的剥隘,依然酷热难耐。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天清晨,古镇巷子里,世代以酿酒业为生的李家酒铺的门“吱呀”打开了,一个活泼可爱的13岁短发女孩背着行囊兴高采烈跑出来,晨曦映照着她粉嫩的面庞,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她急不可耐地对里屋张望,挥手呼唤着父亲:“爹,快点呀!一会赶不上商船了。”
母亲先下楼来,嗔怪道:“13岁的姑娘了,得端庄稳重一点。”
“妈,我有什么不得体嘛?”女孩倔强地问。
“缠足你不愿意,愣是要让这双大脚整天乱跑,一点不像女孩子;在剥隘私塾读书有点文化就行了嘛,偏要闹着远离家门到百色上学……唉!”母亲无奈地叹息。
“好的,走了!”父亲急匆匆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书,“爹忙着帮你找这本书:《礼记》。”
女孩和妈妈挥手道别之后挽着父亲的手臂向喧嚣的码头走去……
“爹,你为什么一定要找这本《礼记》给我?”女孩感觉蹊跷,有些不满。
“《礼记》里讲‘三从四德’,你要时时谨记!”
……
起航了,商船在晨光下、微风中,渐渐离开码头,穿过驮娘峡。驮娘峡两岸森林密布,岩石奇形怪状,江水清澈,成群结队的猴子在岩石上攀爬,在森林中嬉戏着。爹告诉她,驮娘江汇入右江,在南宁与左江汇合之后进入珠江水系,再奔向大海……
听到、看到这一切,第一次随父亲远行的女孩,刚才心里的不快渐渐消失了。她兴奋地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原来她的小镇剥隘,仅是一个小小的口岸!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啊!
这个13岁的女孩,走进了广西百色的学堂,郑重地在新课本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李杏锦。
五四运动的浪潮铺天盖地袭来,李杏锦和许多青年学生一样被卷入一场新旧思想文化相互撞击的浪潮中。在学校,他们有机会读到了《新青年》,读到了鲁迅的《彷徨》《呐喊》,耳濡目染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李大钊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些诗句激发着她,使她不得不跳出一个“小我”的角度,站在更高的境界,去思考人生,去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五年很快过去了,她在百色完成了初中学业。1925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组织了省港大罢工等多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学生运动也空前高涨。
身在家中的父母十分担心女儿的安全,家信一封封地催促她回家。这一年她回到了剥隘。
“女儿,爸妈帮你找了一个人家,是我们李家的世交。我们已经选好日子,将要为你们举行隆重的婚礼。”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她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令李杏锦十分反感。她表示坚决不同意。码头上,江岸边,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人们没有注意到她孤独彷徨的身影,没有注意到她失落伤感的容颜。靠水讨生活的船工,在船上麻利地装货卸货;画舫游船往来于江上,木桨声声,桨声息处,但闻丝竹,但听艳曲。清水之上,回荡着幽怨哀婉的歌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封建枷锁下的女人们啊,何时才能醒来?
在那个张灯结彩、准备举行婚礼的夜晚,李杏锦出走了。她来到了百色那所曾经读书的学校。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她考取了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女子师范班。
这里汇集了来自广西各地的优秀青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她像许许多多的青年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黑暗社会中摸索和挣扎,在黑暗社会中寻找光明和出路。
革命之路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杏锦常常思念远方的父母亲人,她知道她的不辞而别给父母的内心带来的重创。其实她心里也很痛啊,她不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而父母却固执地让她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所以她不得不暂时离开生她养她的母土。她能感知父亲母亲无数次相携着在码头那里等待,他们多么希望从船上下来的人群中惊现女儿的身影,可是每一次都失落而返。晚风,吹拂着他们的白发和疲惫的身影……
在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校史上,人们不会忘记被巴金先生称为“我们的耶稣”的叶非英老师,他就是李杏锦参加革命的启蒙导师。他除了在讲学授课之余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外,还认真编辑出版《革命之花》。一期期《革命之花》在同学们的手里争相传阅,他们在那里得到了启蒙,思想的黑夜升起了一缕缕亮光。
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李杏锦认识了广西军校的学生陈可福(后为红七军参谋处处长)和陈可禄(后为红七军参谋)。他们慷慨陈词,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以及革命的目的、出路,充分调动着每一个进步青年革命的激情。在他们引领之下,李杏锦参加了共青团组织,之后结识了何焜,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从女子师范班毕业后,李杏锦回到百色教书。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率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开到百色准备起义。李杏锦得知消息后,毅然辞去校职与其他二十多位同仁投身革命。于12月上旬参加第四大队及工农武装收缴百色警察局、禁烟局及百色、那坡、平马、果化等城镇商会、商团的反动武装各种枪支300余支。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后,李杏锦被分配到红七军政治部工作。
1930年1月,李杏锦怀着激动的心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百色起义后,她随红七军由河池出发,经思恩、宜化、怀远进入贵州省开展革命斗争。在这期间,她留给时任红七军二纵队政治部主任袁任远极深的印象,他们相爱了。6月,红七军从河池回师右江收复百色。在百色,李杏锦和袁任远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她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分开。
在广西万承县,共产党人凭着强大而深得人心的宣传攻势取得了胜利,万承县农协会会长何以奎成功竞选为县长,何焜任农军独立营营长,李杏锦担任县政府秘书。他们大力宣传和实施“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等革命主张。一张张宣传标语、布告、宣传单张贴在万承县的大街小巷、城镇乡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而地主阶级和土豪劣绅们却对他们深恶痛绝。
1931年2月16日,除夕之夜,桂西阴雨连绵,不见天日。这天农军大多数都已回家过年了,而李杏锦等几位同志却不能回家过年。夜已深,李杏锦还在写材料。突然,县政府四周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她意识到县政府被敌人包围了。他们冲出县政府,向敌人开枪还击,但敌人以数倍的火力封堵了各个出口。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杏锦连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告别了这个她为之爱、为之恨、为之奋斗牺牲的世界。
深冬的雨夜,冰冷的细雨飘洒,合着烈士们的热血流淌着,一滴滴洒落在石板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像是苍天在哭泣……
阅尽千帆等你归来。除夕之夜,李家二老又相携着来到码头等待……
二老终归等不到女儿归来。但他们和剥隘人民一起等来的,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05年剥隘小镇的搬迁和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的成功建设,以及一个富有时代气息、基础设施齐全、城市功能完备、集旅游和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全新开放式壮乡小镇的精彩呈现;更是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也是李杏锦化身为燕飞回的、有着一树一树花开的梦中水乡。
从古镇“复制”而来的大码头77级仿佛天梯一样的石阶,水润光滑的石头回应着我的足音。回眸远方,浩渺烟波下,是古镇永远的记忆。然而它的另一扇门,却朝着海的方向开启,去迎接水的柔情,涛的澎湃……
@所有人!
云南省政协委员教育基地-网上展厅
上线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一键进入网上展厅
开始学习吧!
???
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试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yn2553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上一篇:【今日关注】立秋:凉风有信,一叶知秋
下一篇下一篇:【与民同心,为您守护】打防经济犯罪之立秋篇